成语 |
读音 |
笔画 |
释义 |
騝 | qián | 18划 |
-
黄脊的骝马。
|
檶 | qiān,lián | 18划 |
- [ qiān ]
-
泄水器。
- [ lián ]
-
古同“奁”。
|
謙 | qiān | 17划 |
-
见“谦”。
|
嬱 | qiàn | 17划 |
-
〔嬮(yàn)~〕见“嬮2”。
|
縴 | qiàn | 17划 |
-
见“纤2”。
|
顅 | qiān | 17划 |
-
1.鬓发脱落的样子。
2.长(颈):“数目~脰。”
|
鎆 | qián | 17划 |
-
◎ 义未详。
|
壍 | qiàn | 17划 |
-
古同“堑”。
|
黚 | qián | 17划 |
-
浅黄黑色。
|
錢 | qián | 16划 |
-
见“钱”。
|
褰 | qiān | 16划 | 撩起[衣服等] 褰,褰衣。——《广韵》 暑无褰裳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上》 与其有事,则褰裳濡足,冠挂不顾。——《后汉书·崔骃传》 子惠思我,褰裳涉溱。——《诗·郑风·褰裳》 揽辔褰帷。——清· 周容《芋老人传》 又如:褰裳避之(提衣躲避,比喻不愿接近某些人或事,远避之);褰衣(提起衣服,揭起衣裳);褰裳(提起衣裳) 散开 自非烟褰雨霁,不辨此远山矣。——《水经注》
|
缱 | qiǎn | 16划 | 用同“纤”(qiàn)。拉船用的绳索 来往不凭风力,归舟挽缱多至二十余人。——《天工开物》
|
橬 | qián | 16划 |
-
1.将柴草积聚于水中养鱼。
2.量词,束。
|
黔 | qián | 16划 | 晒黑,染黑,熏黑 乌不日黔而黑。——《庄子·天运》 或黔其庐。——清· 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 又如:黔突(本指烟囱熏黑,也用以称烟囱);黔突暖席(烟囱变黑,坐席变为温暖) 通“黥”。在犯人脸上刺刻涂墨的刑罚 。 如:黔劓(在脸上刺刻涂墨和割鼻)
|
篟 | qiàn | 16划 |
-
1.古书上说的一种竹。
2.竹子长得茂盛的样子。
|
儙 | qiàn | 15划 |
-
开。
|
輤 | qiàn | 15划 |
-
1.古代载柩车上用作装饰的覆盖物。
2.载柩车。
|
谴 | qiǎn | 15划 | 罪过 臣有大谴。——《北史·李彪传》 欲以改正思谴,除凶致吉。——《后汉书·蔡邕传》
|
蕁 | qián,xún | 15划 |
- [ qián ]
-
〔~麻〕a.多年生草本植物,葉卵形,對生,開穗狀小花,莖、葉生細毛,皮膚接觸時會引起刺痛,莖皮纖維可以做紡織原料,亦可做麻繩;b.這種植物的莖皮纖維。
- [ xún ]
-
[蕁麻疹]一種過敏性皮疹,俗稱“風疹疙瘩”。
|
潛 | qián | 15划 | 动词 入水,在水面下活动。 【组词】:「潜水」、「鸟飞鱼潜」。《左传.哀公十七年》:「越子以三军潜涉,当吴中军而鼓之。」 动词 深藏、隐藏。 【组词】:「潜藏」、「潜伏」。唐.杜甫〈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〉:「残杯与冷炙,到处潜悲辛。」宋.范仲淹〈岳阳楼记〉:「日星隐曜,山岳潜形。」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