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ie拼音的所有汉字

找到121条xie拼音的汉字
成语 读音 笔画 释义
xié6
  1. 清末新军的编制单位,在镇之下。三营为标,两标一协。相当于后代的旅

    那本标三营,分防二协,都受他调遣。——《儒林外史》

    又如:协台(副将)

xié,liè6
  1. 动词 合力、同力。

    《说文解字.劦部》:「劦,同力也。」

xié,yé,yá,yú,xú6
  1. 副词 慢慢的。通「徐」。

    《诗经.邶风.北风》:「其虚其邪,既亟只且。」汉.郑玄.笺:「邪,读如徐,言今在位之人其故威仪虚徐宽仁者,今皆以为急刻之行矣,所以当去以此也。」

xié6

调和,和谐。@@@@会同,共同合作。

符合;相同。

xiě5
  1. (形声。从宀,舃(xì)声。本义:移置;放置)

  2. 同本义

    写,置物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俗字亦作泻。

    以浍写水。——《周礼·稻人》

    牛弗进,则置虚命彻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。注:“写器令空。”

    御食于君,君赐余,器之溉者不写,其余皆写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上》。注:“写者,传已器中,乃食之也。”

  3. 输送

    发北山石椁,乃写 蜀、 荆地材皆至。——《史记》

  4. 倾吐,倾诉;抒发

    驾言出游,以写我忧。——《诗·邶风·泉水》

    写,除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
    我心写也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裳裳者华》。笺:“则我心所忧,写而去矣。”

    何以含忍,寄之此诗;何以写思,记之斯辞。——晋· 陆云《失题》

    又如:写心(抒发内心感情);写志(发抒情志);写情(抒发感情);写怀(抒发情怀);写念(抒发思念之情);写思(抒发情思);写神;写忧(发抒排除忧闷)

  5. 传抄地书写(汉以前只用“书”,汉以后“书”与“写”并用)

    为官写书受直,以养老母。——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

    武帝置写书官。——《汉书·艺文志》

    可笑此公何太惑,读书写字到三更。——宋· 文同《可笑口号》

    又如:写卷头(乡试时,考生在考前领取空白试卷,填写姓名、年龄、籍贯、祖宗三代履历后交回。入场时到二门口再发给);写字洞(办公室);写染(指书法、绘画、写诗、作文等笔墨之事)

  6. 抄写

    《三都赋》成,竞相传写。——《晋书·左思传》

    困乏写手,一时未得奉寄。——清· 顾炎武《答俞右吉书》

    又如:写白(誊清);写手(抄手);写书(抄写书籍);写经(抄经);写录(抄录)

  7. 仿效;描绘

    雷震之声,可以放钟写也。——《淮南子·本经》

    坟墓写状以孤出,哭泣含声而相召。——隋· 李播《周天大象赋》

    又如:写物(描绘人或物);写境(描写环境);写载(描画);写状(描摹形状);写貌(描绘形象);写妙(描绘传神);写放(描画实物)

  8. 一壁厢传旨宣召丹青,写下唐僧师徒四位喜容。——《西游记》

    绘影写光。——蔡元培《图画》

    又如:写像(画像);写载(描画);写生;写影(画像;作画);写真图,写真像(画像);写形(画像,图写形貌)

  9. 写作,创作

    文章写法,其道则一。心地光明,便有灵感,入情入理,就成艺术。——孙犁《秀露集》

    又如:写定(写成定本);写法(写作方法)

  10. 签订 。

    如:写纸(订阅契约);写工(签订做长工的合同);写雇(雇用);写立(签订)

  11. 租赁,确定某种出租或雇佣关系

    如今写了两只大官船,兵部里讨的火牌,勘合,一家子都往任上去了。——《醒世姻缘传》

    写了哥子的船。——《警世通言》

  12. 另见 xiè

  13. 冩 xiè

  14. 另见 xiě

xié26

古同“谐”,乐声和谐。

xié25

1.言壮;自夸。

2.数相怒。

3.疾言。

xiè24

见〔蹀躞〕。

xiè22

鼾声。

xié21
  1. [一]之语音。

xiè21

古同“齛”。

xiè21

见“缬”。

xiè20

羊反刍。

xié20
  1. 把衣襟插在腰带上兜东西

    因依蓝蕙丛,采襭不盈掬。——唐· 唐尧臣《金陵怀古》

  2. 动词 用衣服的下摆兜围东西。《广韵.入声.屑韵》:「襭,以衣衽盛物也。」《诗经.周南.芣苢》:「采采芣苢,薄言襭之。」

xiē19

同“蝎”。

xiè19

同“蟹”。

xiè19
  1. 动词(会意。从言,从又炎。表示用言语调和。本义:协和;调和)同本义,燮友柔克。——《书·洪范》又如:燮理阴阳(协调各部门工作);燮和(协和;亦指宰相的政务);燮务(燮理政务)

    名词,姓。如宋代有燮玄图。

xiè19
  1. 夜间的水气

    屈原忧极,故有轻举远游、餐霞饮瀣之赋。—— 章学诚《文史通义·质性》

    又如:瀣沆(瀣气。夜间的水气)

xiè19
  1. 比喻物体相接的地方参差不密合

    凡察革之道,衣之欲其无齘也。——《考工记》

xiè19

1.洗衣服:“挫针治~,足以糊口。”

2.故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