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盛孝章书 / 与曹公论盛孝章书
其他名字:论盛孝章书/论盛孝章书 / 与曹公论盛孝章书/与曹公论盛孝章书/论盛孝章书/与曹公论盛孝章书
作者:孔融
朝代:魏晋
论盛孝章书 / 与曹公论盛孝章书
岁月不居,
时节如流。
五十之年,
忽焉已至。
公为始满,
融又过二。
海内知识,
零落殆尽,
惟会稽盛孝章尚存。
其人困于孙氏,
妻孥湮没,
单孑独立,
孤危愁苦。
若使忧能伤人,
此子不得复永年矣!
《春秋传》曰:“诸侯有相灭亡者,
桓公不能救,
则桓公耻之。
”今孝章,
实丈夫之雄也,
天下谈士,
依以扬声,
而身不免于幽絷,
命不期于旦夕,
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,
而朱穆所以绝交也。
公诚能驰一介之使,
加咫尺之书,
则孝章可致,
友道可弘矣。
今之少年,
喜谤前辈,
或能讥评孝章。
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,
九牧之人,
所共称叹。
燕君市骏马之骨,
非欲以骋道里,
乃当以招绝足也。
惟公匡复汉室,
宗社将绝,
又能正之。
正之之术,
实须得贤。
珠玉无胫而自至者,
以人好之也,
况贤者之有足乎!昭王筑台以尊郭隗,
隗虽小才,
而逢大遇,
竟能发明主之至心,
故乐毅自魏往,
剧辛自赵往,
邹衍自齐往。
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,
临溺而王不拯,
则士亦将高翔远引,
莫有北首燕路者矣。
凡所称引,
自公所知,
而复有云者,
欲公崇笃斯义也。
因表不悉。
时节如流。
五十之年,
忽焉已至。
公为始满,
融又过二。
海内知识,
零落殆尽,
惟会稽盛孝章尚存。
其人困于孙氏,
妻孥湮没,
单孑独立,
孤危愁苦。
若使忧能伤人,
此子不得复永年矣!
《春秋传》曰:“诸侯有相灭亡者,
桓公不能救,
则桓公耻之。
”今孝章,
实丈夫之雄也,
天下谈士,
依以扬声,
而身不免于幽絷,
命不期于旦夕,
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,
而朱穆所以绝交也。
公诚能驰一介之使,
加咫尺之书,
则孝章可致,
友道可弘矣。
今之少年,
喜谤前辈,
或能讥评孝章。
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,
九牧之人,
所共称叹。
燕君市骏马之骨,
非欲以骋道里,
乃当以招绝足也。
惟公匡复汉室,
宗社将绝,
又能正之。
正之之术,
实须得贤。
珠玉无胫而自至者,
以人好之也,
况贤者之有足乎!昭王筑台以尊郭隗,
隗虽小才,
而逢大遇,
竟能发明主之至心,
故乐毅自魏往,
剧辛自赵往,
邹衍自齐往。
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,
临溺而王不拯,
则士亦将高翔远引,
莫有北首燕路者矣。
凡所称引,
自公所知,
而复有云者,
欲公崇笃斯义也。
因表不悉。
释文
如果光阴不能停留,像流水一样消逝,很快就到了五十岁的年龄。您是刚满,而我却已经超过两岁了。国内的相识知交,差不多都要死光了,只有会稽的盛孝章还活着。他受到东吴孙氏政权的困辱,妻子儿女都已死去,只留下他孤单无助的一个人,处境非常危险,心情十分痛苦。假使忧愁可以损害人的健康,孝章恐怕不能长寿了。 《春秋传》里说:“诸侯之间有相互并吞的,齐桓公没有加以救援,自己感到是一种羞耻。”盛孝章确实是当今男子中的豪杰,天下一些善于言谈议论的人,常要依靠他来宣扬自己的名声,而他本人却不能避免被囚禁,生命朝不保夕,那么孔子就不应该谈论朋友好坏的问题,也无怪朱穆所以要写他的《绝交论》了。您如果能赶快派遣一个使者,再带上一封短信,就可以把孝章招来,而交友之道也可以发扬光大了。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说前辈的坏话,或许有人会对孝章加以讥讽评论。总的说来孝章是一个盛名天下、为天下人所称赏赞美的人。燕君购买骏马的尸骨,不是要它在道路上奔驰,而是通过它来招致千里马。我想您正在拯救和恢复汉朝王室,使将要覆灭的政权重新安定下来。天下要安定,关键在于得到贤才。珠玉不生脚,却能够到人的身边来,就是因为有人喜欢它们,贤士们生了脚却不来,是君王不求贤的缘故。燕昭王筑了黄金台来尊崇郭隗,郭隗虽然是一个才能不高的人,但却得到厚待,终竟能传播明主的诚心,所以乐毅从魏国前去,剧辛从赵国前去,邹衍从齐国前去。假如当初郭隗处于困苦危急之中,昭王不去帮助他,正像落水将要淹死的时候不去援救他,那么其他贤士也都将远走高飞,没有肯到北方燕国来的人了。上面所说的一些事情,本来就是您所熟悉的,而我还是要再说一下,无非是想提请您对交友之道加以重视罢了。实在不能详尽地表达我的意思。
注释
- 【(1)居】:指停留。
- 【(2)公】:指曹操。
- 【始满】:刚满。这里指刚满五十岁。
- 【(3)过二】:超过两岁。
- 【(4)零落】:凋落。这里指死亡。
- 【(5)其人】:指盛孝章。
- 【孙氏】:指东吴孙氏政权。孙策平吴后,对英豪多所杀戮,盛孝章为当时名士,孙策也很忌恨他。但孙策死于200年(建安五年),该文作于204年(建安九年),则杀盛孝章者当为孙权。
- 【(6)妻孥(nú奴)】:妻子儿女。
- 【湮(yān烟)没】:埋没。指丧亡。
- 【(7)永年】:长寿。
- 【(8)《春秋传》】:阐明《春秋》经义的书。这里指《公羊传》。
- 【(9)“诸侯”三句】:见《公羊传·僖公元年》。前659年(僖公元年),狄人出兵灭邢。齐桓公当时居霸主地位,未能发兵救援,自己感到羞耻。所以《春秋》作者有意为他隐讳,于这一年只写上“邢亡”两字,而不写亡于谁手。文章引用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以曹操比齐桓公,暗示他拯救孝章是义不容辞的事。
- 【(10)谈士】:善于言谈议论的人。
- 【(11)幽执】:指被囚禁。
- 【(12)吾祖】:指孔子。孔融是孔子后裔,故称。
- 【“孔子曰】:‘益者三友,损者三友。友直,友谅,友多闻,益矣;友便辟,友善柔,友便佞,损矣。
- 【’”(13)朱穆】:字公叔,东汉时人。他有感于当时不讲交友之道的衰败风俗,写了《崇厚论》、《绝交论》两篇文章,表示对世风的不满。(14)介,一个。
- 【(15)咫(zhǐ止)】:古以八寸为咫。
- 【(16)要】:总要,总括来说。
- 【(17)九牧】:九州。古代分天下为九州,州长称牧伯,所以称九州为九牧,也就是“天下”的意思。
- 【“郭隗先生曰】:‘臣闻古之君人,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,三年不能得。
- 【涓人言于君曰】:‘请求之。’君遣之。三月,得千里马;马已死,买其骨五百金,反以报君。
- 【‘所求者生马,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?’涓人对曰】:‘马死且买之五百金,况生马乎?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,马今至矣!’于是不能期年,千里之马至者三。
- 【’”市】:买。
- 【(19)绝足】:绝尘之足。指奔驰时足不沾尘的千里马。孔融引用燕君市骏马骨的故事,是要曹操招致盛孝章。以为纵然孝章不是绝顶贤才,但把他招来可以得到好贤的名声,天下贤才必能接踵而来。
- 【(20)宗社】:宗庙和社稷。指国家政权。“宗庙”是皇帝祭祖宗的地方,“社稷”是皇帝祭天地的地方。
- 【绝】:断绝。祭祀断绝即意味政权覆灭。
- 【(21)正】:扶正,安定。
- 【“盖胥谓晋平公曰】:‘夫珠出于江海,玉出于昆山,无足而至者,由主君之好也。士有足而不至者,盖主君无好士之意耳。
- 【’”胫(jìng敬)】:小腿。这里指脚。
- 【(23)昭王】:燕昭王姬职(前311—前279在位)。
- 【燕昭王渴望贤者,以报齐国破燕之仇,请谋臣郭隗推荐,郭隗说】:“只要你尊重国内贤人,天下贤士必会闻风而来。
- 【“那么我该从谁开始呢?”郭隗说】:“请从我开始。我尚且受到尊重,何况比我更高明的贤士呢?”于是昭王就为他修建宫室,并以师礼相待。又相传昭王在易水东南筑黄金台,置千金于台,招纳天下贤士。
- 【(24)大遇】:隆重的待遇。
- 【(25)明主之至心】:指燕昭王招用贤才的至诚之心。
- 【(26)乐毅】:魏国人,燕昭王任为上将军,曾为燕伐齐,破齐七十余城。
- 【(27)剧辛】:赵国人,有贤才,跟乐毅一起合谋破齐。
- 【(28)邹衍】:齐国人,主张大九州说,燕昭王以师礼相待。
- 【(29)向】:从前。
- 【倒悬】:倒挂着。比喻困苦危急。
- 【(30)首】:向。
- 【(31)称引】:指信中论说、引述的事情。
- 【(32)自】:本来。
- 【(33)崇笃】:推崇重视。
- 【斯义】:指交友、招纳贤才的道理。
- 【(34)不悉】:不能详尽。旧时书信结尾常用的套语。
你可能喜欢的诗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