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王含秀才序
其他名字:送王含秀才序
作者:韩愈
朝代:宋
送王含秀才序
吾少时读《醉乡记》,
私怪隐居者无所累于世,
而犹有是言,
岂诚旨于味耶?及读阮籍、陶潜诗,
乃知彼虽偃蹇,
不欲与世接,
然犹未能平其心,
或为事物是非相感发,
于是有托而逃焉者也。
若颜子操瓢与箪,
曾参歌声若出金石,
彼得圣人而师之,
汲汲每若不可及,
其于外也固不暇,
尚何曲之托,
而昏冥之逃耶?
吾又以为悲醉乡之徒不遇也。
建中初,
天子嗣位,
有意贞观、开元之丕绩,
在廷之臣争言事。
当此时,
醉乡之后世又以直废吾既悲醉乡之文辞,
而又嘉良臣之烈,
思识其子孙。
今子之来见我也,
无所挟,
吾犹将张之;况文与行不失其世守,
浑然端且厚。
惜乎吾力不能振之,
而其言不见信于世也。
于其行,
姑分之饮酒。
私怪隐居者无所累于世,
而犹有是言,
岂诚旨于味耶?及读阮籍、陶潜诗,
乃知彼虽偃蹇,
不欲与世接,
然犹未能平其心,
或为事物是非相感发,
于是有托而逃焉者也。
若颜子操瓢与箪,
曾参歌声若出金石,
彼得圣人而师之,
汲汲每若不可及,
其于外也固不暇,
尚何曲之托,
而昏冥之逃耶?
吾又以为悲醉乡之徒不遇也。
建中初,
天子嗣位,
有意贞观、开元之丕绩,
在廷之臣争言事。
当此时,
醉乡之后世又以直废吾既悲醉乡之文辞,
而又嘉良臣之烈,
思识其子孙。
今子之来见我也,
无所挟,
吾犹将张之;况文与行不失其世守,
浑然端且厚。
惜乎吾力不能振之,
而其言不见信于世也。
于其行,
姑分之饮酒。
释文
我在年轻的时候,读王篑的醉乡记,心里面很奇怪那隐居的人,既然和世界没有什么牵挂,为什么还说这种话,难道说真的是贪吃那酒吗?到后来读了阮籍、陶潜的,终知道他们虽然洒脱,不愿同世人交接,但是他们的心,终究不能平,偶然碰见那事物的是非,他就感触起来,把酒来做遁世的托辞罢了。那颜子住在一条陋巷里,只有一箪的饭,一瓢的汤。曾子唱起歌来,声音好像是从金石里发出来的,他俩寻到了圣人做老师,急急忙忙的要想学他,还觉得来不及;对那外面的事情,没有工夫去计较了;那里还会有借着醉乡做逃遁处的道理呢!所以我很哀怜那醉乡的人,不曾逢着好时候。 建中初年,天子即位,很想按照贞观开元年间的政治,做一番大事业,朝庭上官,个个上奏疏,讨论时务,这时候那醉乡的后嗣,又因为所说的话太直,丢掉了官。我读了醉乡的文词很哀怜他,又很敬重那良臣的刚烈,总想认识他的子孙。现在你肯来见我,就算是没有什么才华,我也要协助于你,况且你的文才,你的品行,很能继承家风元气,浑浑然即端方又敦厚,只可惜我的力量很薄弱,不能够提拔于你,而我的话,又没有什么人相信。没有其他的法子了,只好趁你走的时候,请你吃上杯水酒。
注释
- 【1、《醉乡记》】:作者王篑,字无功,隋唐时代的隐逸诗人,仕途不顺,归隐山林,嗜酒成癖,能饮五斗,著五斗先生传及醉乡记,是王秀才王含的先祖。
- 【2、偃蹇】:困顿、失志。
- 【3、颜子】:颜渊。
- 【4、箪】:盛饭的圆形竹器。
- 【5、金石】:金,钟鼎彝器。石,碑碣石刻。金石指用以颂扬功德的箴铭。
- 【6、圣人】:孔子。
- 【7、汲汲】:形容努力求取、不休息的样子。
- 【8、曲】:把麦子或白米蒸过,使它发酵后再晒干,称为曲,可用来酿酒。此处指酒。
- 【9、建中】:唐德宗年号。
- 【10、丕绩】:大功业。
- 【11、无所挟】:就算是没有什么才华。
- 【12、张之】:协助他。
- 【13、文与行】:文章与品行。
你可能喜欢的诗词